对标一流谋跨越 聚财兴区勇争先
江汉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菲
省委“新春第一会”打响了支点建设的发令枪,要求武汉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江汉区财政局深入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规划,认真落实市委“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重要要求,精准对标区委加快建设“三个示范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努力为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书写江汉财政贡献。
今年以来,江汉区财政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精准对标区委加快建设“三个示范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再鼓干劲,再加力度,再添措施,切实解决好当前财政面临的突出问题,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培植财源,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
坚持拓增量、控变量、盘存量,一体推进财源建设。千方百计“拓增量”。把握国家政策窗口期,建立全区统筹的项目储备库和激励机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市政道路、红会医院南院改造等一批聚焦社会民生、新基建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和杠杆作用,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培育税源“控变量”。加快出台《财源建设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修订完善《江汉区“免申即享”“简申快享”工作实施方案》,夯实财源建设与惠企服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上半年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采购份额77.4%。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培育作用及“投资+产业+招商”优势,截至6月底江汉区引导基金累计出资3.5亿元设立子基金8支,总规模139.73亿元,设立湖北AIC股权投资基金1支,完成芯擎科技、多想云科技重点投资。节流增效“盘存量”。集中转让公共停车设施经营权,开发汉口火车站等站场资源,实现服务与收益双提升;活化江苏会馆等历史建筑,打造文商旅综合体,完成首单公共数据资产入账。打造长证大楼办公集约区、构建北湖街道公共服务聚集区、统筹升级南部基层医疗片区,进一步促进公共空间集聚、公共资源均衡、公共服务高效。
二、践行实事,筑牢民生保障根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全力支持打造江汉“幸福样本”。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合理统筹项目经费,缓解北部地区学位紧缺压力,上半年新增学位1650个。全力推进辖区南部社区医疗中心建设,助推医疗水平在“1+1+12”医联体基础上持续稳步提升。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支持汉口历史风貌区江汉区片区开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以华安里环境提升、CBD未来社区、西北湖金融时尚、汉正街中央服务区为重点单元,谋划推动片区建设和开发,力促城市文脉赓续、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治理增效。上半年江汉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超75%,一流教育强区、健康江汉、文化城区、智慧品质城区建设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三、深化改革,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武汉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试点区,江汉财政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理念,着力打破支出僵化格局。通过全面梳理评估既有支出政策,实现有效政策保留、低效政策调整、无效政策退出,从而节约资金,为关键领域提供坚实保障。制定涵盖7个关键领域的改革总方案,明确包括30条具体措施的优化任务,建立“三保”保障清单、过紧日子负面清单及常态化机制三项制度体系,在全市率先将支出标准功能嵌入预算一体化系统,持续硬化支出标准对预算的约束和支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事前绩效评估深度嵌入政策决策流程,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上半年对33个重点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完成预算评审项目30个,持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防范风险,筑牢筑稳安全屏障
落实落细一揽子化债政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深化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穿透式监测,牵头组织编制江汉区“1+5+3”化债方案,坚持债务风险不提级,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兜牢兜实民生底线。民生保障突出“三保”优先,通过预算合规审核、支出标准制定和全过程监控机制,确保资金精准直达。通过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办公、降低公务开支标准、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加强闲置资产资源调剂共享等务实举措,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区保基本运转支出三年连降10%。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融入“大监督”格局,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等协同发力。重点聚焦“三保”落实、楼堂馆所建设情况、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三公”经费等领域,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向上级财政部门选拔推荐会计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典型案例,以专业赋能财政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