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勇担当 建强支点显作为
汉阳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源松
汉阳区位于武汉西南部,东临长江,北依汉水,是全市唯一既临长江、又临汉江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汉阳区财政局抢抓武汉“三个优势转化”重大机遇,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全面推进财政工作提质增效,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发挥重要支撑力。2024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39亿元,同比增长2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0.24亿元,同比增长27.5%。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走深走实。积极开展大财政体系建设试点,2024年摸清全区资产总额为1423.38亿元,建立国有“三资”清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分散变集中”,最大程度挖潜增效。积极盘活有效资产,2024年盘活了93处行政事业性闲置资产,合计资产价值6.54亿元,盘活率达100%。二是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企发展质效。2024年度区属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健有序,资产总额、已缴税费、利润总额在全市名列前茅,营业收入在中心城区排名第一。创新“招投一体”模式,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实现eVTOL航空器华中首飞。做好与央企重大合作项目的跟踪协调工作,抓好已签约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至2025年3月底新签约央企合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7个,引进总部经济2个,累计完成投资额20.79亿元。三是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成效显著。紧紧围绕“两重”“两新”领域政策性项目,抢抓政策窗口期,近三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80.52亿元,有效提升了区级财政保障能力。
下步,将聚焦收入提升、改革深化、国企赋能,全面强化财政保障与治理效能。一是拓源蓄力,千方百计抓收入,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土地出让收入管控、资金统筹力度,继续做好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这篇文章。二是持续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三资”清理盘活、债务管理等,对标对表落实改革任务,凝聚合力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三是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功能性改革与产业化转型,提升多户国企主体信用评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创新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机制,聚焦科技创新,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二、提高财政支出质效,厚植民生服务温度
一是夯实民生财政本色。2024年全区民生支出6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7%,有效保障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健康、城市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民生支出。二是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严格控制突击花钱、“大手大脚”、随意追加预算,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从源头上消除铺张浪费,2024年通过压减、置换及统筹各类资金6亿元。三是积极创优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全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投放金额达6500万元,切实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在创新采购模式上先行探索,先后完成汉阳区首个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和首个自行采购电子化项目。严格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政策,2025年一季度全区政府采购项目中,中小企业占比91.8%,同比提升显著。
下步,将聚焦支出优化、成本管控、营商环境提质,切实提升财政保障精准性与民生服务效能。一是优化结构保支出,保障重点支出,整合优化支出项目,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二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把资产配置、政府采购关口,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多措并举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展政府采购电子化应用场景,强化政策宣传培训,深化政采合同融资服务,推动政府采购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三、坚守安全保障底线,不断夯实财政根基
一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把“三保”支出放在优先保障地位,建立动态监控工作机制,结合历年支出情况,拟定了“三保”及“其他刚性支出”保障清单,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二是扎实推进化债工作。不断规范债务管理、强化风险管控,按期组织到期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积极制定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审核管理办法,有效提高项目发行效率和规范性。大力推进融资平台退出,2025年已有1家融资平台公司完成退出,市场化转型取得实质性成果。
下步,将聚焦民生保障与风险防控,全力提升财政服务质效与安全水平。一是坚持尽力而为,扎实做好民生支出保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民生支出政策,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进一步强化债务风险管控,严格控制新增举债规模,加快债务化解,稳步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筑牢财政监督防线
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深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完善支出预算编制,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通过拟定重点支出保障清单,明确保障标准,并强化预算项目归类管理,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二是实施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实施全生命周期财政管理,提升政府投资效能。通过严格财力支撑分析,避免超财政承受能力盲目上项目,从源头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通过加快办理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推进在建工程及时转固,推动有效资产入账进表。三是发挥监督绩效监管合力。研究制定《汉阳区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实施办法》《汉阳区财会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办法,统筹推动财会监督工作纵横贯通。积极开展了违规使用财政资金收送礼品礼金、预决算公开检查、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等专项监督检查,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全面促进源头规范。
下步,将以科学预算编制、专项债券、绩效管理为抓手,提质增效探索财政管理改革创新。一是通过拟定重点支出保障清单、明确保障标准、强化预算项目归类管理,科学编制2026年预算,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二是积极组织申报2025新增专项债券,充分利用“绿色通道”机制,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重点推进有收益的项目建设,积极申报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建项目专项债券;三是继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评价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实行资金使用效能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潮起汉阳风正劲,财政担当谱新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干部素质和机关作风提升年”为契机,全力强化财政保障、深化改革创新,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中彰显财政作为、贡献汉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