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财政局公众网!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服务

智能问答

打造“六型”财政  扛起支点建设使命担当

打造“六型”财政  扛起支点建设使命担当

2025-08-19 15:45  

江夏区财政局(国资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新文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江夏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委“支点建设”要求,在理念上由“传统财政”向“大财政”转变,在思路上由“打基础”向“利长远”转变,在方法上由“碎片化”向“大统筹”转变,在作风上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着力打造“六型”财政,大力推进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持续深化大财政体系建设,不断强化财政、金融、国资统筹联动,努力在服务支点建设中扛牢新使命、展现新气象、作出新贡献。

一、打造发展型财政,驱动支点建设

坚持综合施策,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箱,着力在财源建设、产业科技、项目投资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财源建设扩面提质。加大收入组织和调度力度,完善收入激励机制,做好税收策划谋划,服务扶持重点财源,培植骨干财源,发展新兴财源,推动财源建设量质并进。二是支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大传统产业技改投入,培育光电子、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支持汤逊湖科创核心区建设,促进产业链和科技链深度融合。三是积极扩大政府有效投资。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资金,综合运用投资基金、ABS、REITS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助力项目建设。

二、打造民生型财政,服务支点建设

坚持节用裕民,把保民生放在关键位置,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一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落实就业资金帮扶,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努力缓解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工程实施,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市颜值与功能双提升。三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支持政策,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成果惠及农民。

三、打造创新型财政,牵引支点建设

坚持系统集成,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深化财政预算、资产、债务等改革,着力破解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是深化国有“三资”改革。持续清查单位和企业账外“三资”,动态更新“三资”底数;聚焦“六类资源、五类资产”,分批分类制定已成熟资产、可挖潜资产、新业态资产盘活路径,让“三资”利用更高效。二是探索实施零基预算。坚持以零为基,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打基础、三年全覆盖”原则,选取第一批7个部门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优化预算编制,构建“人员经费自动化测算、公用经费标准化编制、部门项目规范化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化审核”安排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科学管理。按照全省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探索利用数据资源,力争打造属于江夏的财政科学管理样板。

四、打造数字型财政,支撑支点建设

坚持数智赋能,推动财政从以“流程为主线”向以“数据为核心”转变,形成管理有载体、监控有抓手、决策有支撑的财政数字化工作格局。一是完善数据业务流。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推进债务管理、资产配置、直达资金等模块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协同管理。二是畅通数据信息流。搭建财源信息平台、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打通财政与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财源、资产信息共用共享。三是提升数据价值流。构建江夏区电子凭证支出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凭证化,实现指标、计划、支付、报销、核算全流程数据化,节约行政办公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五、打造股权型财政,护航支点建设

坚持前瞻谋划,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探索股权投资管理运作新模式,做强政府投资基金,壮大国有资本运营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做强政府投资基金。发挥“1+5”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健全风险防控及退出机制,实现“募投管退”良性循环;探索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大力推进CVC、AIC合作,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难题,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基金撬动作用。二是壮大国有资本收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加大财政对国企资本金注入,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提升国有企业资本规模,增强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壮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提高国企对财政贡献度。

六、打造廉洁型财政,助力支点建设

坚持党建统领,紧紧围绕“干部素质提升年”相关要求,把强化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抓严抓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化推进学查改,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提升队伍素质。采用双向选择与统筹安排相结合方式,科学定员定岗,促进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创新实施年轻干部双岗锻炼方案,量身定制主副岗位,打造财政复合型人才。三是严控廉政风险。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深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内控体系,保障资金与队伍安全。四是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考勤管理,严格执行考勤纪律,持续深化“六治九纠”专项整治,从严落实精文减会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相关链接:
 已阅 267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