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首善标准 强化承压奋进 为支点建设贡献江岸财政力量
江岸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鹏
今年以来,江岸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市财政局正确指导下,积极贯彻“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持续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深化拓展大财政体系建设,增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地方债务管理,筑牢风险防控底线,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国有“三资”统筹,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深入摸清资产底数。国有“三资”清理盘活工作启动以来,共清理全口径资产1131.02亿元,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1348处房产踏勘,实现“一房一档”,为进一步推动盘活夯实基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经科创业中心大楼等闲置资产注资,助力企业发挥科创和投资功能,放大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可利用价值。启动合作路地块资产盘活,推进文旅资源转化,活化老建筑、引入新业态,充分挖掘汉口历史风貌区区位优势。强化资产盘活变现。盘活近期可利用以及闲置资产38.67亿元,包括合作路、塔子湖托幼等地块出让,以及国企资产融资,实现变现收入11.25亿元。
二、推动财政投资贯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坚持“股权投资做引导”,做大江岸基金规模,设立首发展武创江岸科创基金、武汉长江泓鑫投资基金2支科创类子基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数字制造等产业领域。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以破除支出固化格局为核心,建立“零基起点、分类审核、动态保障”预算管理机制。通过全流程管控,实现项目支出“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确保财政资源向重大战略、民生保障等领域精准倾斜。规范重点项目支出顺序。严格遵循“保基本民生、保人员、保运转、保重大项目”的支出顺序,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对月末未执行的用款计划及时收回。
三、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筑牢风险防控底线
积极争取债券发行。紧盯最新政策,及时组织全区债券申报发行工作。持续跟进第一批土储债两部委审核结果,用好土储债政策,进一步盘活全区土地资源。动态开展债务监测。逐渐搭建完备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实时动态监测债务规模变动,稳步实施“1+8”化债方案,出台《江岸区专项债管理办法》,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资金监管机制,强化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进债务化解。积极谋求政策、融资支持,多措并举化解存量债务,切实做到“防爆雷、控增量、减存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江岸区财政局将坚持首善标准,扛牢首善责任,持续推动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坚决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统筹做好债务风险防控,更加有力有效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岸篇章。
一、聚焦“三资”管理改革,激活国有资产效能
一是持续清查各类企业资产。进一步完善“三资”清理盘活机制,强化全口径、全链条监管,确保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无死角、无遗漏。二是统筹谋划盘活项目。积极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资产活化利用,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和经营权融资试点等创新模式,构建多元化资产价值实现机制,优先盘活权属清晰、收益稳定的优质资产。三是继续加强银政企对接。系统梳理金融机构融资政策与工具,充分发挥区内文旅、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结合资产特性定制融资方案,根据项目成熟度分级分类推进。
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推行预算全流程管理。全年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将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倒逼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二是明确重点保障事项。系统梳理现有支出政策,清理整合零散、相近政策,调整优化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支出政策。对预算保障项目分类筛选、择优排序。三是有序组织预算编制。定员定额编制人员经费、定额测算日常工作经费,根据部门履职需要,据实测算、严格审核,强化项目排序,聚焦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区分轻重缓急编制预算。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政府债务管理
一是持续推动化债工作。加强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大土地收入组织力度,全面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力争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化债目标,确保完成退出融资平台准备工作。二是加强资金争取和管理使用。积极申报新增债券,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聚焦成熟度高、操作性强、效益显著、风险低的优质项目精准谋划,提升项目储备质量与审核通过率。三是健全债务风险监测机制。搭建用好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实时动态监测债务规模变动,防范新增隐性债务,筑牢债务风险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