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20250164号提案的答复
一、提高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度
一是加强财政金融协同。建立信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安排财政资金建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市场主体和个人申报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农民个人信用价值贷款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等。支持完善“汉融通”平台,实现各类金融资源与市场主体需求深度对接,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进一步完善新型政银担体系建设,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分险、降费”功能,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对经办银行按规定利率和条件发放的各类创业就业贷款,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减轻创业就业群体融资负担。
二是支持实施武汉城市更新改造。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推进崇仁健康生活片、杨园设计产业片等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建设和保护。支持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实施城市燃气和排水管网改造、重点桥梁隐患整治、桥隧在线监控等工程,完善路灯照明、消防应急等安全体系。
三是完善重大投资项目事前评估机制。对拟纳入预算的项目,实施严格的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拓展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范围,对拟申请新增市直财政预算资金800万元(含)及以上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按政策和项目分类细化事前绩效评估标准。明确新增项目预算和事前绩效目标同步编制、同步报送、同步审核、同步评估,从源头上推进绩效管理和预算一体化。规范事前绩效评估应用流程,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入库和安排年度预算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投资环境,提升资源配置精准度
一是完善创业投资类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出资比例。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在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创业投资类基金中的出资比例可达50%以上。延长存续期限。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参与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鼓励打造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容错机制。遵循基金投资运作规律,容忍正常投资风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的容错机制,如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投资未达预期的,予以免责。允许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分别出现最高不超过投资总额80%、60%的亏损,根据尽责评估情况,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二是发挥CVC产业孵化能力。我市政府投资基金联合中国兵装集团、中信科集团、复星集团、华工科技等产业方,围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设立产业基金12支,认缴规模102.62亿元,其中武汉基金认缴出资21.5亿元。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有效推动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三、提升投资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政府投资基金聚焦新兴产业开展投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我市坚持“股权投资做引导”,尊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965”产业发展布局,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软件等新兴产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开展投资,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2024年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鄂政办发〔2024〕24号,支持实施技术创新专项贷款和贴息政策。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贷款,计划规模500亿元,首期200亿元,按照5∶95的比例,财政一次性出资10亿元,吸引金融资本参与,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重点工业企业的研发和技改提供融资支持。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最长贴息2年。2024年8月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24—2027 年)的通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抢抓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到 2027年,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达到三级以上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比例超过 70%。
三是积极推进合作创新采购。为深化政府采购激励创新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24〕13号),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武汉市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实施方案》,运用首购订购等措施,推进创新产品应用和迭代升级。
四、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民间投资工作,多措并举有力推动民间投资向上向好发展。
一是梳理公布面向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清单。梳理制定了2025年第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投资项目清单,推介项目61个,总投资1383.6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投资额396.2亿元,推介项目清单已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予以公示。
二是组织开展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根据国家、省有关工作要求,积极组织申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2024年向上申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87.47亿元,2025年第一批向上申报项目5个、总投资45.39亿元。
三是常态组织开展民间投资推介会。常态化组织召开线下项目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确保全年全市举办100场以上民间投资推介活动。2024年度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金融科技等行业领域组织开展民间投资推介会108场,2025年1-4月开展35场,有效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理解支持,欢迎您继续对财政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武汉市财政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