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透明编预算 政策优先保重点 推动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武汉财政围绕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总体要求,坚持“从零出发”“先有政策、后立项目”“先有标准、再编预算”的理念,聚焦传统预算中项目排序模糊、保障优先级次不清等问题,创新推出项目排序“坐标化”“透明化”管理模式,将其作为破解预算项目“只增不减、只上不下”、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能的关键一招,为零基预算改革落地见效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项目库管理,筑牢坐标化改革基础
坚持“政策引领、科学谋划、动态储备”原则,全面重构财政预算项目库,为坐标化排序打牢项目根基。一是分类清库,通过“淘汰一批、整合一批、调整一批”三重举措,对不符合政策导向、巡察及审计等发现问题的项目坚决淘汰,对功能重叠、资金分散的项目整合归并,对实施条件变化的项目动态调整;二是规范入库,建立“规范入库、优化在库、及时出库”管理机制,严格审核项目熟化度、实施条件,仅将具备落地能力的优质项目纳入库中;三是强化联动,推动项目库与预算编制直接挂钩,要求部门申报预算时“带着库内项目谈需求”,确保坐标化排序有优质项目来源。
二、构建“分类+标准”体系,实现坐标化精准排序
通过多轮研讨打磨、广泛征求意见,从横向分类与纵向标准两方面发力,打造标准化坐标排序模型。一方面,细化政策分类明确纵向维度,精准划定十大类项目范畴(国家“三保”保障、其他“三保”保障、政府债务偿还、年度民生实事、年度要事清单、公共服务供给、涉企政策兑现、政府投资工程、共性统筹事项、常规行政运行),明确每类项目保障边界与政策依据,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严格审核归类,杜绝“模糊归类”;另一方面,融合标准层级搭建坐标体系,以项目库10项分类为“纵轴”、政策标准库7个层级为“横轴”,交叉形成70个精准坐标,实现拟安排预算项目“一一对号入座”。通过多轮征求意见、集体会商审定,建立“项目坐标定位-保障优先级次”对应关系(如“国家‘三保’保障清单+中共中央、国务院政策”列为最高优先级,“常规行政运行事项+暂定标准”列为较低优先级),将坐标定位作为预算安排核心依据,推动预算分配从“模糊判断”向“标准量化”转变。
三、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巩固坐标化改革成效
围绕坐标化管理落地,从技术与监督两方面完善支撑,确保改革实效。一是嵌入系统强化技术管控,将坐标化规则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项目申报时自动匹配坐标、生成优先级,从技术层面杜绝人为干预;二是专项审核强化监督把关,组建专项审核组,对项目坐标匹配准确性、优先级认定合规性开展实质性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坐标化排序公平规范。
下一步,武汉市财政将继续优化坐标规则与系统功能,推动坐标化管理与绩效评价、支出标准体系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助力零基预算改革持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