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财政局公众网!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服务

智能问答

武汉:虔心念好“让”字诀 助推投资新热潮

武汉:虔心念好“让”字诀 助推投资新热潮

2017-11-09 07:52  

  今年以来,武汉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从狠抓财政资金基金化改革着手,以政府财政之资聚社会之资,以基金团队之智聚名商之智,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扎扎实实推进有效投资,力促增量发展、存量转型,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一、“让位”于市场,使不同主体适得其所

  传统财政资金行政性分配方式,投向依“政策规定”、分配靠“专家评审”、兑现按“既定标准”、监管用“行政缰绳”。政府部门直接进行资金运作,挤占甚至取代市场,对市场主体束缚较紧,对市场行为行为干预较大。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新修订的《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将引导基金授权市属国有企业集中管理,由企业履行政府基金代理出资人职责,由代理出资人将政府战略翻译为市场语言,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资积极性。

  今年1-9月,受国家资本及来自北京、浙江、深圳的社会资本资金量增加影响,全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募资、项目投资明显加快。募资方面,新设子基金7支,新增募资196亿元,募资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0%;项目投资方面,各子基金新增投资项目86个,增长32%,新增投资金额19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4倍。

  二、“让权”于基金,使收益分配同股同权

  原有办法存在强权倾向,对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设定了固定回报率,政府权益优于市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平。新的管理办法通过精简管理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政府部门重点负责制度设计和投资领域统筹,机构设置上只安排了领导小组、理事会两个管理级次,不再设置专家顾问委员会、政策审查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等涉及项目管理和审查的机构。

  从财政资金基金化后的流向看,子基金的投资行业和我市重点投资领域高度一致,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占子基金投资总额的前三位,显示出政府财政资金较好发挥了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

  从被投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子基金投资种子期、初创期和中早期企业超过总项目数的90%。通过制度设计强化利益绑定,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创业成长,实现了政府公共职能属性与市场资本逐利属性的和谐统一。

  三、“让利”于企业,使发展活力源源不断

  为了支持企业更好发展,在减税+降费同步发力基础上,分类施策,对重点战略性产业领域,政府引导基金直接投资,将当前投资转换成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对中早期创新型企业,政府引导基金适当加大出资比例、让渡退出分红,吸引金融资本聚焦创新创业;对成熟期企业,政府引导基金坚持同股同权,以此增强社会资本投资意愿。

  截至目前,市、区财政已累积向引导基金注资127亿元,其中89亿元通过与国家基金、省长江基金、外地资本、金融资本等多渠道开展投资合作,吸引社会资金576亿元,设立了创业天使、科创青桐、环保、智慧城市等61只总规模665亿元的子基金,形成了7.5倍的杠杆放大效应。

  此外,引导基金投资还吸引了银行降低门槛向中小企业“跟贷”。目前被投资的中小企业已获得银行贷款超过3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困难户”。

  四、“让贤”于机构,使基金管理日臻完善

  强化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对子基金设立、企业(项目)投资全部交由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组织运作。同时,对标先进城市管理服务经验,积极提供政策咨询,主动开展合作洽谈,吸引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基金管理团队落户。目前,已有汪潮涌(信中利)、朱敏(赛伯乐)、王一军(中风投)、蔡雷(九鼎)等一批全国知名创投大咖以及李翀、张亮等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在汉组建了基金团队。知名大咖带来高端基金管理人才近400人,人才和项目涌入带动了武汉创投行业快速发展和本地企业的成长壮大。

  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从事股权投资的主体达到千余家,管理资本量超过1000亿元,被投企业有3家已主板上市,4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4家企业已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6家企业正在进行上市辅导,20余家企业新三板挂牌,被投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将进一步实现财政资金多级放大,助力我市经济赶超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相关链接:
 已阅 267  打印   关闭